建筑業BIM經過10年的快速成長取得了全面豐碩結果,如何保障施工企業BIM應用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可以通過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完整的BIM體系,滿足BIM良性發展、規范應用、價值落地的需求,進而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目標。
施工企業如何建設BIM體系是由引入BIM的目的所決定的,而企業對BIM認識直接影響引入BIM的目的,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體系來保障完成,不同體系則需要不同建設方式。
BIM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符合BIM發展規律,在BIM發展的各個階段,BIM體系建設的任務既要繼承也要發展。
BIM的認識與體系建設目的
2011年左右,BIM理論界形成了主要2種認識:
一種BIM是2D→3D升級換代的工具。通過對工具的升級,改進自身的工作表達方式、工作質量、工作效率,進而形成新的信息管理模式;
一種BIM是建筑全生命期管理工具。主要收益者是業主,即業主是BIM應用的主導者,導致建筑市場形成BIM需求。
與之相應,施工企業對BIM也就出現2種認識:BIM應對內提升施工管理與對外滿足市場需求的BIM能力。
基于上述認識的不同,施工企業引進BIM的目的同樣分2類:
一種基于BIM應用,側重于提高企業施工管理品質,需要施工一線人員掌握,簡稱大眾化應用;
一種基于BIM產品,側重于滿足市場對施工企業能力的要求,組織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簡稱小眾化應用。
在BIM體系的目的要求明確后,BIM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就是搭建BIM體系、培育執行能力以及支撐服務等。
BIM體系建設內容
BIM體系內容主要包括:組織結構、規章制度、運行管理等部分。
▌首先,根據BIM目的和企業層級結構,明確BIM組織結構形式。
①大眾化應用BIM組織結構是職能型塔式結構,企業縱向設立BIM管理機構(或工作站),工程項目部設立BIM應用小組(或工作室)。
工程項目部負責完成BIM建立、維護、常規應用的等工作,企業BIM管理機構負責復雜應用、支撐服務、日常管理等工作,其重點是使工程管理品質提升。
②小眾化應用BIM組織是企業機關設立事業部性質的部門。即負責完成BIM建立、維護、應用、組織、管理等工作,其重點是滿足發包方BIM要求。
▌其次,建立規章制度,界定BIM的工作范圍、崗位職責、管理權限。
①制定BIM發展規劃。為BIM發展各個階段的工作開展提供指導思想、規劃目標、工作重點、實施策略等內容。
②編制管理制度、規定、實施細則。管理制度是明確企業BIM系統的框架性文件,主要是BIM組織的責、權、利的劃分,確認和其他相關業務協同工作機制;管理規定是對BIM系統內組織職能、工作內容、評價標準所做出的要求;實施細則是細化BIM管理制度,對具體實施步驟所做出的具體規定。
③編制BIM應用業務指導手冊,保證BIM應用標準化水平。先統一工作核心流程:圍繞BIM應用的目標,制定的各崗位應完成任務,確定任務順序、任務內容、工作方式、責任人等;
再規范操作規程:為保證BIM建立、維護、應用、移交,制定相關崗位在BIM建立和業務應用時應遵循的程序。
④明確BIM標準。企業BIM標準是在企業范圍內需要協調、統一的BIM應用要求、技術要求、管理要求所制定的標準。
由于施工企業需要按照發包方要求的BIM標準來提供相應的成果,所以企業BIM標準更側重于內對應用。
▌再者,加強BIM能力建設,保障體系平穩運行。
①夯實BIM基礎能力。主要包括:搭建BIM模型及信息、校核模型與信息、專項深化設計、漫游、出圖、工程量提取等能力。
②加強BIM與BIM+應用能力。主要包括:靜態模擬、動態模擬、渲染、逆向建模、數據轉換和施工業務能力。
③培育BIM實施能力。主要包括:BIM需求分析能力、BIM組織能力、現場解決問題能力。
④提升BIM支撐能力。主要包括:初級培訓、高級培訓、工具開發、資源(構件)庫建設、管理平臺建設、技術服務、現場支持等能力。
▌最后,BIM人才梯隊建設,保障BIM發展可持續。BIM人才一般分為4層級:
①BIM應用人員:主要使用BIM及衍生工具,解決施工作業、管理中存在問題,提高本職工作質量或管理水平;
②BIM工程師:主要是負責BIM建立、維護和BIM應用環境的搭建,具備施工和BIM知識并能有機的結合,根據施工重難點,利用BIM提出解決方案;
③BIM拓展工程師:主要是負責BIM應用的保障與支撐工作,BIM與BIM+的新技術研究、新工具的開發、復雜問題處理、高級BIM應用培訓等工作;
④BIM專家:主要是負責解決BIM的發展出現的宏觀問題,例如BIM發展、規劃、方案等制定。
大眾化應用模式中BIM拓展工程師、BIM專家在企業BIM部門,BIM應用人員、BIM工程師在工程項目BIM小組。
小眾化應用模式中所有人員都集中在BIM工作站(中心)里。
BIM體系建設策略與過程
自2008年前后BIM引入,BIM在施工階段的應用,以BIM應用領域為軸線,大致分4個階段:引入階段、模型應用、業務引導、融入管理等階段。
▌從BIM發展實踐來看,BIM推廣模式按過程分主要為2類:
一種是先拓展再做深。即“普及→探索→交流→提高”,就是先全員普及BIM知識,共同探索各種BIM應用的方法和價值,通過經驗交流和技術分享,使得各工程能夠復制成熟BIM應用,達到全部工程提升BIM應用效果。
大眾化應用模式宜采用此類推廣模式。
一種先做深再拓展。即“試點或探索→復制→拓展→普及”,就是在試點工程進行BIM應用探索,取得一定經驗后再其他類似的工程復制驗證,然后再拓展到其他類型的工程中,使得BIM應用不斷完善補充,最后達到普及應用的效果。
小眾化應用模式宜采用此類推廣模式。對于集團型施工企業所屬單位存在不同的推廣模式。
BIM組織職能在BIM發展各階段也是不斷發展變化:
大眾化應用模式中企業BIM管理機構職能,在模型應用階段為業務培訓、應用實施、價值探索;
在業務引導階段為培育基層BIM能力、積累常用構件和實施經驗、研發工具解決出現的問題;
在融入管理階段為應用系列化與標準化、前瞻性科研工作、引領企業BIM發展方向。
工程項目BIM小組職能,在模型應用階段為人員培訓、參與實施、驗證應用價值;在業務引導階段為BIM模型自主搭建、改進施工業務方法;在融入管理階段為組織BIM實施應用、為施工管理提供平臺支持。
小眾化應用模式組織職能在模型應用階段為BIM模型搭建的能力;在業務引導階段為根據外部環境要求,不斷補充、完善、豐富各種能力;在融入管理階段為業主提供管理平臺類的服務。
分析與總結
目前,施工企業BIM體系的2種組織結構各有優劣:
▌大眾化應用組織結構的優點是合同承擔的主體就是工程項目部,BIM應用能針對工程重難點開展活動,使BIM應用與工程管理緊密結合,達到提高工程品質的目的。
其劣勢是占用一定工程項目人力資源,特別是工期緊、三邊工程等人力資源矛盾突出。
▌小眾化應用組織結構的優點是將合同中的BIM部分剝離,由企業BIM工作站(或中心)完成,實現各種BIM資源效益最大化,較好的滿足發包方BIM的各種要求。
其劣勢是BIM應用目標與項目管理目標的差異,使得BIM應用很難融入項目管理當中去,造成BIM應用二張皮現象。
施工企業選用哪種類型的BIM體系,是由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戰略目標所決定的。
同時,兩種體系目標不是對立的,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不同的發展階段、市場變化、企業戰略調整等因素都會引起體系建設目的發生轉化,進而引起BIM體系相應變化。
只有構建起相適應的BIM體系,解決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才能BIM應用長治永安。
(編輯:奚雅青)
延伸閱讀:
BIM政策||定了!濟南躍身“新一線”,大力推進打造數字先鋒城市! BIM的概念變身 BIM模型的標準-LOD(1) 凡本網注明“來源:預制建筑網”的所有資料版權均為預制建筑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預制建筑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3)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書面來函聯系。
[責任編輯: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