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點 > 鄭 勇 > 發展裝配式住宅工業化的意義
中國的住宅產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如何擺脫現有的土地本位和規模型的單一開發模式,使住宅產業更加理性和有序發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質和質量,這是關系到中國住宅的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各國的經驗表明,根本的出路是實現住宅工業化,使住宅產業形成一個完整、配套的工業生產系統。住宅工業化在西方發達國家已有半個世紀以上的發展歷史,形成了各有特色和比較成熟的產業和技術。簡而言之,工業化建造就是“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發展裝配式住宅工業化技術是建筑業提高工業化水平、提高建造效率的必然趨勢。
傳統的現場施工方法進行工程建設暴露出許多問題:一是現場施工條件差、管理難度大。建筑工人露天施工條件差,并且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鋼材、混凝土、木材等建筑材料浪費嚴重。為防止工程質量和安全事故等問題,需要付出相當大的精力。二是人工成本逐年增大。熟練和半熟練技術工人越來越缺乏,“用工荒”的出現導致工人工資大幅提高,人員流動性大,迫使工程成本增大;三是工程項目竣工后,后期的維護、保修的工程量大;四是北方地區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低。由于受到氣候條件限制,一年里只有半年多的時間可以施工作業。因此,這些問題引發我們思考和探索如何改變傳統施工方法,保證住宅建設質量,提高施工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改善施工環境,避免安全事故,減少資源浪費和提高經濟效益。
發展裝配式住宅工業化建造技術是提高建筑業建造質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國內建筑業發展迅速,但現有工程建設質量嚴重參差不齊,存在較大的安全和使用上的隱患,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的傳統現場施工建造方式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采用裝配式工業化建造技術,將絕大部分構件、部品甚至節點和連接件在工廠工業化預制,現場采用流程化、工法化的連接、安裝技術,可以不受建造季節氣候影響,大幅提高部品的制作質量,穩定結構的整體建造技術水平,保障結構的整體建造質量。
發展裝配式住宅工業化建造技術是建筑業實現“五節一環?!?、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
要實現國家和各地方政府目前既定的建筑節能減排目標,達到更高的節能減排水平、實現全壽命過程的低碳排放綜合技術指標,發展裝配式工業化建造建筑產業是一個有效途徑。
在裝配式住宅工業化建造建筑體系方面,發達國家結合各自的資源特點和歷史條件,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體系、預制裝配式木結構建筑體系、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體系等方面都有各具特色的發展,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就是能發展到現在的企業都是具有自己自主知識產權的裝配式工業化建造體系。
在裝配式工業化建造建筑體系市場發展機制方面,日本的經驗具有很好的啟示。日本的住房問題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極度的住房短缺。20世紀50年代,房產公司和民間私人企業試驗性地大規模生產木結構房屋,但沒有達到合理的價格。多年后一些企業靠獨自研發運行設計系統的預制工業住房在市場上幸存下來。1963年,預制工業化住宅制造廠家成立了工業化住宅建筑協會,隨后制定了優良工廠認證制度與工業化住宅性能認證制度,優良住宅部品認證模式等,為工業化住宅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梢?,要發展裝配式工業化建造建筑產業,必須建設適合于這種建造模式和市場模式的合理技術政策和機制。
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就把部品的模數協調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自1963年起,我國已經建立一系列的有關模數的標準,但在實踐應用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隨著住宅產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之下,住宅開發過程中所包括的企業之間形成了緊密的聯系,進而使得住宅產業鏈開始形成。住宅全過程的開發建造暨住宅建筑體系的形成是住宅產業化的標志。
我國住宅工業化起步較晚,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隨著近年來改革開放和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住宅工業化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住宅工業化的實踐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而由于傳統建筑方式存在著工期長、效率低以及質量不穩定等缺點使得住宅工業化成為住宅技術發展的結果和必然趨勢。
延伸閱讀:
住宅產業化將是中國住宅發展方向 住宅產業化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建造裝配式建筑——推進住宅產業化(1) 凡本網注明“來源:預制建筑網”的所有資料版權均為預制建筑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預制建筑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3)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書面來函聯系。
[責任編輯: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