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點 > 葉 明 >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 ——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進行住宅建設的實踐與成效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住宅產業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目前傳統的、粗放的住宅建造方式,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住宅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住宅建筑工業化的程度和水平,住宅工業化的關鍵技術主要是主體結構技術。不研究解決主體結構技術體系,住宅產業化就難以實現。住宅建筑工業化是住宅生產方式的變革,必須從生產方式入手,來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為探索推進住宅建筑工業化的途徑,我們對黑龍江宇輝集團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進行住宅建設的實踐與成效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總體概況
黑龍江宇輝建設集團是集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新型建材、商品混凝土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企業。2010年3月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批準為“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宇輝集團從2005年開始,瞄準住宅產業化發展方向,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之路,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科研力量,投入研發經費幾千萬元,開展對預制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的研究。幾年來,通過哈工大近百次的混凝土預制構件試驗和結構整體分析論證,取得了40多項技術專利成果,自主研發了預制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以及相配套的構件設計、構件預制、構件裝配和施工工藝,主編了《預制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規范》省級地方標準。在此基礎上,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完善產業鏈,在開發建設的住宅工程項目中基本實現了住宅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結構、保溫、裝飾一體化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系統,效益十分明顯。
這種工業化生產方式的核心技術主要是預制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具體方式是,首先在設計階段將住宅的各種構件拆分成標準部件,做到模具定型化,然后在工廠里用高精度模具預制加工生產,其中外墻板是將結構、保溫、裝飾一體化進行預制形成整體,養護成型后運到現場,采用大型吊裝機械將各種構件現場裝配,就位后再將構件之間的節點現澆連接成整體,形成完整的主體建筑結構。與傳統的建造方式相比,具有三大明顯特征:一是將現場施工轉移到工廠制作;二是將現場澆注變成現場裝配;三是將外墻現場分項施工變成為結構、保溫、裝飾一體化預制形成整體。
宇輝集團開發建設的洛克小鎮14號樓,是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的成功實踐。該項目地上18層,建筑總高度55.20米,總面積1.82萬平方米,7級抗震設防,全部采用預制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最近,宇輝集團在哈爾濱市又開工建設了3棟高層住宅(地上28層,約5萬平方米),全部采用該項技術成果和工業化生產方式。
二、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1.全面提升住宅的綜合質量和品質
宇輝集團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建設的住宅與傳統生產方式相比,全面提升了住宅的綜合質量和品質。由于采用預制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技術,所有的結構構件在工廠預制,現場裝配化施工,基本消除了墻體常見的滲漏、開裂、空鼓、房間尺寸偏差等質量通病,實現了主體結構精度偏差以毫米計算,偏差基本小于0.1%,室內空間舒適度也有了明顯提高。
2.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宇輝集團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建設的洛克小鎮14號樓,與傳統的生產方式相比,較大幅度地節省了勞動力和工期。該工程項目在建造過程中,建造工人減少了50%左右,建設周期縮短40%以上。大量的建筑工人由“露天作業”向以“工廠制作”為主的產業工人轉變。一般按照傳統方式建造同等規模的工程,高峰期需要勞動工人約240人左右,平均7天完成一層樓,而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只需要工人70人左右,平均5天一層樓(包括外裝飾),這不僅減少了人工成本,而且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寒冷地區施工不再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生產效率更加明顯。
3.節能降耗效果顯著
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由于結構構件工廠預制,鋼筋定型加工制作,混凝土構件平臥澆注,廢鋼筋和跑漏混凝土的損耗率大幅下降;由于預制的結構構件表面光滑平整,不再需要抹灰裝飾,節省了大量的建筑砂漿;由于采用裝配式施工只需要少量的工具式模板,節省腳手架和模板約70%以上。據宇輝集團初步統計,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減少用水量大約20%以上,減少用電量大約15%以上,在住宅施工過程中的節能降耗十分明顯。
延伸閱讀:
建筑業發展存產業大而不強過于“碎片化”等6大問題 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葉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筑牢根基奮進新征程(1) 凡本網注明“來源:預制建筑網”的所有資料版權均為預制建筑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預制建筑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3)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書面來函聯系。
[責任編輯: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