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點 > 葉 明 > 寄語2019年:發展新型建造方式是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
新年里擁抱新時代,新時代承載新要求。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王蒙徽部長明確提出了2019年工作總體要求和十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第八項重點任務是“以發展新型建造方式為重點,深入推進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為建筑業在新的一年里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也為裝配式建筑發展增強了信心和動力。
步入新時代,新型建造方式主要區別于傳統粗放的建造方式,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變革的任務是解決我國建筑業長期存在的粗放式增長問題,特別是通過變革實現轉型升級,也是建筑業擺脫傳統路徑依賴的根本出路。按照建設工作會議要求,發展新型建造方式主要是指“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而裝配式建筑主要是指用工業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就是發展工業化建造方式,其核心是走新型建筑工業化道路。工業化建造方式具有豐富內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各生產要素包括生產資料、勞動力、生產技術、組織管理、信息資源等方面,在建造方式上都能充分體現綠色化、工業化、集約化和社會化。
為此,在新時期國家大力發展新型建造方式的政策背景下,在建筑業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發展質量的前提下,新型建造方式應該具有以下新的特征:一是建造活動綠色化;二是建造方式工業化;三是建造手段信息化;四是建造管理集約化;五是建造過程社會化。這“五化”是有機的整體,是“五化一體”的系統性思維和方法。
1.建造活動綠色化
新型建造方式必須要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理念。建造活動綠色化不僅僅是建造過程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也不單純是建造活動的技術進步,而是一個文明的進程,是建筑業擺脫傳統粗放建造方式、走向現代建造文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目前,我國建筑業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對粗放的傳統產業。粗放的本質是缺乏“精致化”的自律,而文明的精神實質則是追求“精致化”的自律。因此,現代建造文明的自律精神是建造活動進步的集中表現,這種建造文明的自律精神的技術路線和創新方向就是建造活動的綠色化。建造的技術性質是將“廢物”的材料變成“資源”的產品,即建造成可以滿足人們居住生活需求的產品。因此,建造活動的節約、清潔、安全和高品質、高效率、高效益,即為綠色化。在面臨巨大資源環境壓力的條件下,通過使用綠色建材和先進的技術與工藝,建立與綠色發展相適應的建造方式也是實現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技術條件和產業基礎。
2.建造方式工業化
建筑工業化是新型建造方式的核心。進入新時代,建筑工業化并不是新問題,也不是新理念,而是我國建筑業一直倡導的發展方向。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這種變革是指由傳統粗放的建造方式向現代工業化建造方式轉變,是建筑業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而不是單純地推廣應用一些新的技術體系或裝配建造工藝就可以達到的目標。這種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應具有鮮明的工業化特質,其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建筑工業化是運用現代工業化的組織方式和生產手段,對建筑生產全過程的各個階段的各個生產要素的系統集成和整合。而“裝配化”僅僅是新型建造方式的一個特征,不能簡單用裝配化替代工業化,更不能陷入到“唯裝配”的誤區。因此,走新型建筑工業化道路,是發展新型建造方式的根本出路。目前,國家要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是發展新型建造方式的切入點和驅動力,是具有戰略性的思維,其重要在于走新型建筑工業化道路,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目標。
3.建造手段信息化
新型建造方式發展的根本方向是與信息化深度融合。近年來,BIM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對建筑業科技進步產生了重大影響,已成為建筑業實現技術升級、生產方式轉變和管理模式變革的有效手段。但是,隨著信息互聯技術的深入發展,僅僅基于BIM信息模型技術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建筑業信息化發展要求,建設行業的企業信息化程度已經遠遠落后于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水平,BIM僅僅是整個信息化中的一個系統,而不是建筑信息化的全部。大家越來越認識到,進入互聯網時代,企業只有盡快消除各種信息孤島,才能實現企業上下的互聯互通,才能實現內部運營管理的信息共享,才能實現企業運營管理效率的提升,才能實現與社會信息的共享,才能跟上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步伐。建筑業要想實現信息化,就必須花大氣力攻克信息化集成應用這個堡壘,影響建筑行業信息化集成應用的關鍵,是整個行業發展的“碎片化”與“系統性”的矛盾問題,包括技術與管理的“碎片化”,體制機制的“碎片化”。要實現建筑行業信息化,就必須將建筑企業的運營管理邏輯與信息化融合,實現一體化和平臺化。通過信息互聯技術與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實現企業管理數字化和精細化,從而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效率,進而提升社會生產力。
4.建造管理集約化
發展新型建造方式是全系統、全方位的創新過程,其中有兩個核心要素,一個是技術創新,另一個是管理創新,二者缺一不可,必須要雙輪驅動。在當前建筑業轉型發展階段,管理創新要比技術創新更難、更重要。管理創新是技術創新發展的環境、動力和源泉,是發展新型建造方式的重要基礎,是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效率和效益的關鍵。長期以來,我國建筑業一直延續著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管理體制機制,雖然在某些方面進行了改革,但是我們從行業管理和企業經營活動中可以清醒地看到,設計、生產、施工脫節,建造過程不連續;工程管理“碎片化”,不是高度組織化;工程項目切塊分割,不是整體效益最大化等問題,還都具有普遍性,這些問題已成為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安全、質量、效率和效益的主要因素。發展新型建造方式要具有系統性思維,要站在全方位、全行業的發展高度實現集約化管理,建立一個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集約化管理是現代企業提高效率與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約化就是要集合人、機、料、管等生產要素,進行資源整合和統一配置,并且在統一整合與配置各要素的過程中,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從而達到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5.建造過程社會化
發展新型建造方式要充分體現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是將工程建設納入社會化大生產的范疇,也是生產方式和監管方式的革命性變革。當前,建筑業正在有效實施新舊產業變革,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系統性”與“碎片化”的矛盾,系統性的問題也是產業基礎性的問題。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建筑業的產業基礎十分薄弱,一直以來,企業經營活動基本依賴“狼性”式競爭的粗放式增長方式,缺乏核心能力,缺乏專業化分工協作,缺乏精致化的產業工人。建筑業要改變傳統粗放的建造方式,必須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打造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進步,工程建造模式必須要充分體現社會化,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在經營理念上,要以建筑為最終產品,以實現工程項目的整體效益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在組織管理方式上,要推行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充分體現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在核心能力建設上,要充分體現技術產品的集成能力和組織管理的協同能力,避免同質化競爭。在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初期,存在建造成本增量的瓶頸問題,其深層次原因在于,企業還沒有形成專業性、系統性的分工與協作,沒有專業化隊伍和熟練的產業工人,尚未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因此,現階段消解裝配式建筑增量建造成本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建立高效的一體化的工程建造管理模式,這是裝配式建筑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邁向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由之路。
總之,發展新型建造方式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全方位的創新過程,需要科學的管理組織,需要建立一個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需要站在行業發展的高度做好頂層設計,更需要有實業專注精神和堅忍不拔的現代建造文明素質。我們相信,通過發展新型建造方式,一定會引導建筑業從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實現從粗放建造向綠色集約建造轉換,提升中國建筑業的發展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未來中國建筑一定會邁上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社會化的發展之路,必將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
葉 明 秘書長
2019年1月7日
簡 介
葉明,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原副總工程師,現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工程建筑標準化協會建筑產業化分會副會長,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顧問總工,教授級高工。長期從事建筑產業現代化技術研究、推廣和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何雯麗)
延伸閱讀:
建筑業發展存產業大而不強過于“碎片化”等6大問題 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葉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筑牢根基奮進新征程(1) 凡本網注明“來源:預制建筑網”的所有資料版權均為預制建筑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預制建筑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3)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書面來函聯系。
[責任編輯:Susan]